【藥品名稱】
【通用名稱】吡非尼酮片
【英文名稱】PirfenidoneTablets
【漢語拼音】BifeinitongPian
【成份】
本品主要成份為:吡非尼酮
化學名稱:5-甲基-1-苯基-2(1H)-吡啶酮
化學結構式:
分子式:C12H11NO
分子量:185.23
【性狀】
本品為淡黃色至淡黃褐色薄膜衣片,除去包衣后顯類白色。
【適應癥】
用于輕、中度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。
【用法用量】
本品按劑量遞增原則逐漸增加用量,因空腹服用本品時,吡非尼酮在血液中濃度會明顯升高,很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,因而餐后服用為宜。
本品的初始用量為每次200mg,每日3次,希望能在兩周的時間內,通過每次增加200mg劑量,最后將本品用量維持在每次600mg(每日1800mg);應密切觀察患者用藥耐受情況,若出現明顯胃腸道癥狀、對日光或紫外線燈的皮膚反應、肝功能酶學指標的顯著改變和體重減輕等現象時,可根據臨床癥狀減少用量或者停止用藥,在癥狀減輕后,可再逐步增加給藥量,最好將維持用量調整在每次400mg(每日1200mg)以上。
【藥理毒理】
藥理作用
特發性肺纖維化與腫瘤壞死因子TNF-α和白介素1(IL-1β)炎癥細胞因子合成和釋放引起的慢性纖維化和炎癥有關。吡非尼酮的作用機制尚不完全清楚。研究結果顯示,吡非尼酮能減少對多種刺激引起的炎癥細胞積聚,減弱成纖維細胞受到細胞生長因子如轉化生長因子β(TGF-β)和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(PDGF)刺激后引起的細胞增殖、纖維化相關蛋白和細胞因子產生以及細胞外基質的合成和積聚。動物肺纖維化模型(博來霉素和移植導致的纖維化)試驗結果顯示,吡非尼酮具有抗纖維化和抗炎作用。
毒理研究
遺傳毒性:吡非尼酮Ames試驗、CHL細胞染色體畸變試驗、大鼠肝細胞UDS試驗、小鼠微核試驗結果均為陰性。CHL細胞光致突變試驗中,紫外光存在下,吡非尼酮結果陽性。
生殖毒性:雄性和雌性大鼠經口給予吡非尼酮50、150、450、1000mg/kg,未見對生育力或胎仔發育的不良影響;大鼠1000mg/kg和家兔300mg/kg中未見致畸作用。大鼠在劑量≥450mg/kg時可見發情周期延長和周期不規律,≥1000mg/kg時可見孕期延長和胎仔發育退緩,吡非尼酮和/或其代謝物在哺乳期大鼠乳汁中排出,且乳汁中吡非尼酮和/或其代謝物具有潛在的蓄積效應。
致癌性:B6C3F1小鼠與F344大鼠104周致癌性試驗中,摻食法分別給予吡非尼酮800、2000、5000mg/kg或375、750、1500mg/kg。小鼠中可見肝細胞腫瘤發生率增加。大鼠中可見肝細胞腫瘤發生率增加,子宮癌發生率升高。作用機制研究結果提示,子宮癌的發生可能是多巴胺長期介導的性激素失衡所致,為大鼠體內特有的一種激素機制。小鼠和大鼠肝癌發生率增加可能與肝微粒體酶誘導有關,在人體中沒有相關現象。豚鼠經口給予吡非尼酮后暴露于UVA/UVB光下,可見光毒性和刺激性。
【藥代動力學】
1.血藥濃度
(1)空腹血藥濃度
據文獻報道,成年健康男性空腹單次口服吡非尼酮200mg、400mg和600mg(各6例)時的血漿藥物濃度和藥代動力學參數如下表所示。Cmax、AUC與給藥劑量幾乎成比例升高。
(2)重復給藥
12例健康成年男性以逐漸增量法分別在早、午、晚三餐餐后重復口服吡非尼酮200mg、400mg和600mg,1日3次,每個劑量均服用6日(給藥第1日和第6日早、午給藥、1日2次),共計18日,其藥代動力學參數如下表所示。
各劑量在給藥第1日和第6日的血漿藥物濃度顯示出了幾乎相同的變化,給藥第1日的Cmax、AUC均隨著給藥劑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大。
餐后重復口服吡非尼酮時的藥代動力學參數(健康成人)
安博司 吡非尼酮片肺纖維化寶芝林大藥房安博司 吡非尼酮片頁面提供北京凱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安博司 吡非尼酮片,安博司 吡非尼酮片說明書涵安博司 吡非尼酮片價格、安博司 吡非尼酮片的功效與作用、安博司 吡非尼酮片的用法用量、安博司 吡非尼酮片的副作用與不良反應、安博司 吡非尼酮片的注意事項與禁忌等信息。